加入收藏

站内检索: 

农村科技 第149期

发布时间:2000-01-01

农 村 科 技

 总第149

溧水县图书馆摘编 方新    联系电话 57206177 57212618    20091

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

    春播工作即将开始,我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目前该技术的应用面积占全省棉花种植总面积85%以上,已成为我省棉花主要育苗方式。它是将堆肥、厩肥、化肥和表土充分混合,利用制钵器制成营养钵,然后再将种子播入营养钵中的育苗方式。制成的土钵营养丰富,能够培育出健壮的棉苗,为获得棉花丰收奠定了基础。
  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塑料薄膜覆盖小拱棚营养钵育苗方式。在苗床上设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育苗,可以增温保墒,使苗床温度和水分保持在适宜棉苗生长的范围内,同时可以防止或减轻春季低温、阴雨、晚霜天气对棉苗的危害,有利于控制和减轻病虫害发生。
  营养钵育苗技术在我省虽应用多年,技术措施也趋于成熟,但生产上仍需注意以下关键技术。(1)苗床准备。建长13、宽1.3的标准苗床。制钵前将床底铲平拍实,撒入草木灰或碎麦秸、稻壳等。(2)制营养钵。制钵前,每个标准苗床钵土加入棉花苗床专用复合肥45公斤充分混合。钵土于制钵前1天洇足水,湿度为最大持水量80%,达到手捏成团、齐胸落地即散的状态。用直径77.5厘米的制钵器制钵,制钵数为大田实栽密度1.5倍以上。边制钵边排钵,苗床四周用土培好,并挖好排水沟,然后平铺薄膜保墒待播。(3)适期播种。选用脱绒包衣良种,播前晒种1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以上时为播种适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10播种,每钵播12粒。播前苗床浇足水,播后盖1.5厘米厚细土,钵间空隙要填满。每个标准苗床用40%乙草胺或50%氟乐灵56毫升除草后覆盖地膜,上搭高5055厘米的小拱棚。(4)苗床管理。出苗80%时抽去床内地膜。齐苗后保持棚内温度在25左右,防止高温烧苗。气温高、阳光强烈时,可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揭开两头棚膜通风或揭半边膜通风。23叶期通风晒床。气温稳定在20时揭除棚膜,遇大雨及时覆膜。移栽前1520天移钵蹲苗。壮苗标准是:移栽时棉苗处于31心期,苗高1015厘米,茎秆粗壮,子叶完好,叶色深绿,无病斑和害虫,白根外露,主茎红绿各半。 
  传统的营养钵制作程序用工多、管理复杂、技术执行难度大、劳动强度大,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已不太适应植棉产业向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棉花育苗方式

春播时节即将来临,为帮助大家切实做好棉花、玉米、水稻、甘薯等春播作物的育苗移栽工作,种植版自本期起推出“春播作物栽培技术评点”连续报道,邀请省农林厅和省农科院的有关专家撰文,对春播作物的技术进行评点。

    棉花育苗移栽是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江苏省90%棉田均实行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单产由此提高了20%以上。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省大多采用以下几种育苗方式。 

    塑膜棚架育苗  全国各生态棉区大多采用塑膜棚架育苗的方式。它是在播种、覆土之后,上弓架覆膜,将四周封严,齐苗后通风降温。

    营养块育苗  营养块育苗又称方格育苗、方块育苗。各地因采取的措施不同名称各异。如用河泥、塘泥等作为床土进行方格育苗的,称为河泥方格育苗。

    各生态棉区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塑膜棚架育苗的基础上,还研制了地膜平铺育苗、双膜育苗、通气网膜育苗等新型育苗方法。

    地膜平铺育苗  地膜平铺育苗省工节本、管理程序简化、操作技术简便,容易被群众掌握。地膜平铺育苗是直接将薄膜铺于苗床上,在棉芽顶土时破膜放苗。所使用的地膜厚度只有常用农膜厚度的18%。苗期阴雨天气多的地区,用此法育苗病苗、死苗比较严重。生产上应适当推迟育苗期,可在晚茬移栽棉田中应用。

    双膜育苗  双膜育苗是播种覆土后先平铺一层地膜,再加盖拱棚的育苗方式。目前江苏省使用较多。该法解决了早春播种后阴雨低温天气易造成僵苗、病苗的问题,育出的棉苗素质好、现蕾期提早。

    通气网膜育苗  通气网膜育苗是将常规塑膜沿中线剪开,在中间缝上10~15厘米宽的尼龙窗纱,覆盖于棚架上。温湿度通过通气网敞开部分自然调节,无需日揭夜盖。

    


南京市溧水区图书馆 © 2016 南京市溧水区图书馆苏ICP备10207246号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永阳镇中山西路14号 电话025-57206177 总访问量: 77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