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站内检索: 

农村科技 第138期

发布时间:2008-02-11

农 村 科 技

                          总第138

溧水县图书馆摘编 方新    联系电话 57206177 57212618    20082

 ※  甘薯育苗方式

    育苗是甘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育苗方式关系到出苗数量、质量和供苗时间,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耕作制度、育苗条件和技术水平选择不同的育苗方式。甘薯育苗方式主要有加温育苗、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和露地育苗等。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是江苏等地常用的育苗方式,利用塑料薄膜吸收、保存太阳热能来提高床温和膜内温度。这种育苗方式设备简单、投资少、效果好。多年的实践证明,塑料薄膜覆盖育苗3月上旬排种,只要加强管理,4月下旬就可以采苗。

    塑料薄膜覆盖育苗苗床东西向为好,宽度1~1.2米,长度可根据种薯量与田块规格确定,宜在10米以内,以利于通风,每平方米种薯用量为20~25公斤。排薯前苗床深挖15厘米,施入适量有机肥,上覆3厘米厚土层后同向排列种薯,以免薯苗拥挤,种薯间相距1厘米。排薯后浇水,待水渗透后盖土,土层不宜太厚,以不见薯块为度。床面加盖一层地膜后架塑料薄膜小拱棚。

    苗床管理的原则是前期高温催芽;中期平稳长苗,催炼结合;后期低温炼苗,以炼为主。排种后封闭薄膜增温,温度超过35℃时适当透气降温。排种至出苗阶段以高温催芽为主,薯芽萌发露出土面后除去地膜。出苗后剪苗前床温保持25~30℃,阳光较强烈时揭开两端薄膜通风降温,以免高温烧苗。剪苗前2~3天逐渐揭开塑料薄膜进行低温炼苗。揭膜选择在清晨无风时进行,不宜在中午阳光强烈时进行,以免高温灼苗。总的原则是白天晒,夜晚盖,中午强光适当遮光,达到通风透光炼苗的目的。剪苗后拔除杂草,追肥浇水。施肥时将肥料溶于水中泼浇,随后用清水冲刷苗上的肥水,以免烧苗。剪苗后苗床管理以催芽为主?熏促进小苗生长。

※  干旱危害与防御对策

 在水稻各个生育阶段,都会遇到灾害性天气。如育秧期间常遇低温危害,造成黄化僵苗及苗瘦苗弱等现象;生育中期,连续雨涝常造成渍害,高温造成无效分蘖暴发,高峰苗数量过高;生育后期,低温阴雨、台风和光照不足等,有碍于水稻高产稳产。在积极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中,尤其要重视防御气象灾害,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安全。自本期起,技术版将分期介绍我省水稻生产上可能遭遇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及其防御对策。     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干旱造成的影响不同。水稻移栽后,在三个生育阶段遇旱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一是移栽后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受旱会减少分蘖,特别是有效分蘖,使成穗数减少。二是倒2叶期到孕穗期,干旱将使水稻受到严重影响。尤其在倒1叶期,幼穗分化处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到花粉粒形成阶段,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干旱可引起花粉不育或不能形成花粉、子房,造成大量不实粒甚至死穗。三是灌浆乳熟期,也是对水分敏感的时期之一,受旱会影响有机物质向穗部运转,灌浆受阻,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     

我省水稻旱害,主要发生在徐淮稻区和淮南西部丘陵山区,主要包括徐淮地区的春旱和初夏旱,淮南丘陵区的伏旱。徐淮地区春季往往干旱少雨,直到6月下旬才开始进入雨季。春雨不足,又经常与初夏旱相接,导致水源不足,影响水稻布局与适时栽插。在以内河水源为主的地区(如徐州稻区),水源不足常导致水稻失收。淮南丘陵区进入盛夏以后,多出现高温伏旱天气,有的年份(约10年4~6遇)会出现1个月以上的伏旱期,造成水稻严重减产。     水稻生产上遇到干旱危害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抗旱措施。     

1. 抗旱救苗。充分利用有效灌溉动力与水利设施,全力投入抗旱救苗、保苗。具体掌握四先四后,即先水稻后旱谷,先高田后低田,先远田后近田。在旱情较重不能全部救苗的情况下,先常规水稻后杂交水稻。重点应放在萎蔫持续6~8天以上的田块。尚未枯死的稻株,心叶仍保持绿色,虽发生卷叶萎蔫多日,但夜间大部分叶片还能展开,根系活力较强,这样的稻苗还有救活的希望,应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保苗。因受水量限制,宜先进行湿润灌溉,遇降雨后再浅水灌溉。水稻灌浆结实期应防止断水过早,以提高粒重。     

2. 及时施肥。复水后抓紧追施氮肥和复合肥,数量因苗而定,一般每亩用纯氮5公斤左右。如苗数不足,复水后叶片转色不明显,叶色仍偏黄,应增加用肥量,后期因苗施好穗粒肥。如果8月中旬才灌上水,对受旱水稻应先施恢复生长肥,再重施粒肥,以减少颖花退化,促进灌浆结实。     

3. 加强病虫防治。受旱水稻生育进程都有不同程度推迟,复水施肥后叶色加深,需加强病虫防治,尤其是对纵卷叶螟、稻飞虱、三代三化螟及稻瘟病等病虫的防治工作。     

另外,在丘陵及山区,必须坚持水稻抗旱栽培。一是大力兴修水利,提高供水能力;二是优化水稻品种布局,坚持以耐旱的杂交籼稻当家,冲田受旱较轻的可搭配种植粳稻;三是推广肥床旱育秧和多蘖大苗栽培,节省灌溉用水。


南京市溧水区图书馆 © 2016 南京市溧水区图书馆苏ICP备10207246号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永阳镇中山西路14号 电话025-57206177 总访问量: 77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