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站内检索: 

农村科技 第188期

发布时间:2012-04-11

农 村 科 技

总第188

溧水县图书馆摘编 方新    联系电话 57206177 57212618    20124

 

 

黄瓜病毒病

    黄瓜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甜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三种病毒引起,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常常混合发生。一般先从上部嫩叶显症,有的出现花叶,有的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凹凸不平,有的产生蕨叶、裂片,发病早,植株矮小或出现萎蔫。病株瓜条表面出现褪绿斑驳,或畸形呈瘤状物突起。由蚜虫传毒,蚜虫大发生时该病发生严重。而大部分病毒可在一些杂草或十字花科蔬菜上寄生,秋季棚室外的杂草和一些蔬菜又是传毒蚜虫的寄生场所,从而成为棚室内病毒的侵染来源。
   
目前还没有特效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药剂,需通过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治蚜防病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常用于防治病毒病的化学药剂有以下三种:(1)毒克星,又名病毒A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可用来防治番茄、辣椒等作物的多种花叶病毒病。7天一次,连续3~4次。该剂在高浓度下易产生药害,一般以400~600倍液为宜。(2)15%植病灵,每亩60~120毫升,加适量水喷雾,7天一次,连续3~4次。(3)83增抗剂,是一种耐病毒诱导剂,用于防治多种蔬菜病毒病,定植前后喷洒,每亩600~1000毫升加适量水喷雾,7天一次,连续3~4次,既有防病效果,又有促进早熟和增产的作用。

 

 ※  麦套稻技术应用受病害、草害、倒伏等因素制约

    麦田套播水稻技术是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将处理过的稻种直接撒播到麦田中的一种播栽方式。该技术简化了常规稻作育秧移栽等工序,省工节本、省秧田;同时可以实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避免麦秸野外焚烧造成环境污染。
  省农林厅作栽站水稻科科长杜永林在肯定麦套稻技术能解决焚烧麦秸污染环境问题的同时,也指出了麦套稻技术应用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技术难到位,群体难以控制。由于麦田套播方式不盖种,受鸟、鼠等危害,秧苗出苗率不高且出苗不整齐,群体起点不合理,生育前中期群体难以调节,后期易倒伏。二是杂草发生严重。套播稻田不进行耕翻,杂草发生早、发生量大,草相复杂,出草峰次多,危害时间长,化除效果差,需要多次化除或人工除草才能控制草害。三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近年来灰飞虱大暴发,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麦田套播方式水稻与小麦有712天的共生期,小麦收割时水稻秧苗已达11心期,麦田中的灰飞虱可以直接转移到秧苗上危害,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此外,麦田套播方式水稻生育期缩短,不能保证水稻生育期和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水稻品种潜力发挥不出来,产量降低。
  采用麦套稻技术宜选用穗粒并重型和大穗型水稻品种,并且这些水稻品种能在当地安全齐穗。每亩适宜基本苗:穗粒并重型粳稻品种亩产量500600公斤的,每亩基本苗为8万~12万;杂交中籼稻每亩基本苗不能少于4万。播种要均匀,播后及时盖籽。掌握适当增加施氮量、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分蘖肥分23次施用,施用量占总施肥量50%~60%。穗肥以促花肥为主,施用量占总施肥量40%~50%。水稻生长前期浅水勤灌,以促进分蘖。茎蘖数达预期穗数1215倍时分次轻搁田,以减少无效分蘖发生。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扬花期建立浅水层,以后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养老稻。采取一封、二杀、三防除的方法防除田间杂草。  


南京市溧水区图书馆 © 2016 南京市溧水区图书馆苏ICP备10207246号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永阳镇中山西路14号 电话025-57206177 总访问量: 77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