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收获 期号:2018.6(双月刊)邮发代号:4-7 杂志编号:46内容试读:海上列车欧洲正是冬天的尾巴。因为要去意大利,所以我特别选了一双PRADA的球鞋,带了一个GUCCI的邮差包。到慕尼黑的时候,天气预报说可能会有雪,连租车公司也建议我们拿有雪地轮胎的车,但是雪却一直没有下。我先生白天开会,我在酒店里休息倒时差。到了晚上,我去酒店的桑拿房里蒸了大半个小时,直到彻底暖和过来了,再洗澡换衣服化妆,和我先生一起出去和他的同事吃晚餐。那次与会的都是欧美人,只有我先生和我是亚洲人。他们选的餐厅里人满为患,两三个粗壮的穿着巴伐利亚传统服装的女服务员举着啤酒和盘子穿梭其中,偶尔和客人讲笑两句。我没什么胃口,只点了一份摊的松饼,上面有些菜和蜗牛,就着啤酒慢慢吃着。酒过三巡之后我先生开始和其他人聊到了工作上的事情,我既听不太懂,也插不上嘴,酒也喝得有点多了,我先生又帮我叫了兑了气泡水的苹果汁。冰凉微酸的气泡在我的嘴巴里面扩散开,我看着那些用我听不懂的语言高谈阔论着的老外,我想了一下曾丹,我不知道她一个人在全是意大利人的聚会上会是什么感觉。 接下来的两天我背着相机看着地图乱走,看名胜建筑,去教堂,街边的咖啡馆里坐一坐……冬天的慕尼黑很冷,却一直不下雪,天气阴沉,建筑厚重。冬天是淡季,游客很少,连玛丽恩广场都没什么人,偶尔有些亚洲旅行团拿着相机和地图,即使未必是中国人,我看到也觉得十分亲切。我在地图上查到广场附近有一家德国餐厅,想进去吃猪脚酸菜。一个人站在餐厅门口半天也没有人理我,我觉得有点尴尬,正要离开的时候有一个服务生将我迎了进去。那猪脚酸菜我在香港也吃过,并不觉得怎么样,但是似乎到了慕尼黑又非吃不可,我一个人又不想点啤酒,坐在那边冷冷清清地吃了半天还剩下一大半。吃完饭我对地图产生了极度的厌倦,于是决定走到哪里算哪里,就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居然走到了一处居民区。德国阴冷的冬天和我家乡的冬天很像,那些旧房子的格局也很像我家那片住宅区,连那六格玻璃的窗户和木质的窗棂都非常像,门幢外面停靠着一辆辆的自行车。这时不知道从哪一扇窗户里传来了钢琴和双簧管的声音,演奏的是舒曼。双簧管的声音比较响,吹吹停停,停下来重复,过一会儿又从头开始。我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先生打电话过来问我在哪里,玩得怎么样,我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应该可以找回去。我先生听我声音不对又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什么。那边沉默了一会儿,问我是不是确定晚上不和他们一起吃饭。我说不了,然后就把电话挂了。天渐渐黑了起来,那钢琴和双簧管也停了。我等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再响起。 出发去意大利的前一天,我在酒店上网,收拾去意大利的东西。我写了封Email给曾丹和她再次确定时间和行程,她很快便回了Email,语气很兴奋。她告诉我她已经跟老戈和他的家人说了,他们都没有问题,到时候我们在各个名胜玩完了,她想招待我在她家好好住上两天,而且刚好那个周末有一个大型的集会,她很开心我赶上了这难得的盛事。在她的感染下我也有些激动了。晚上下雨了,我在房间里呆得有些闷,还跑到了大堂里等我先生下班。 等到了火车站我先生忽然有些不太放心,我跟他说睡一个晚上就到了,一大早到了火车站,曾丹会在火车站外面接我的,她会照顾好我的。她两三点钟便出发了,四点多五点到了威尼斯,酒店入住手续办好后正好赶来接我。他看着我,笑了一下,没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