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试读:让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作为俩宝的父母,我们会自认为有“经验”,就会经常用“经验”去做判断,有判断就有比较。当我只有大宝一个孩子时,还能清醒地认识到:“好孩子是别人家的,我家孩子要和自己比!”可是有了二宝后,我就经常不经意地对两个孩子进行比较,常常把大宝的发展当作衡量二宝的尺子,把带大宝的经验放大成可借鉴的育儿模式。我常常会感慨:“大宝这么大的时候,早就能……”“二宝已经会……大宝那时还不会”,尽管我不认为这是“比较”,但是说“二宝还不会……”的时候,总是给家人带来或多或少的焦虑,说“大宝还不会……”的时候,总是遭到大宝的反抗:“你是说我没有弟弟聪明吗?”大宝的怒吼让我警醒,我认为的聊天其实是不自觉的比较,比较的背后折射的是潜藏于内心深处的焦虑。所以——大宝是女孩,二宝是男孩,有先天的性别差异。大宝说话早,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强,1岁多和成人对话时就能准确的使用“你、我、他”,而二宝1岁半的时候才说两个字的词,这让我焦虑不已,甚至翻出当年给大宝记的日记,看大宝多大时会说两个字的词,大宝这么大的时候会说那些话了,目的就是为了印证“二宝的语言表达不尽如人意”!大宝专注,7个月开始就能坐在我怀里耐心地听我讲书了。二宝不像大宝那样能坐得住,看书时会使劲快速地翻书,根本就没看那页地内容,他只满足于翻书的过程,还把书撕得七零八落。我又拿出大宝小时候看过的整齐的书,来证明大宝多热爱读书、二宝多没耐心!二宝快10个月时才会爬,我又在想二宝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是不是有点慢。很长时间,我一直是个焦虑的妈妈,焦虑怎样让二宝的发展更快一些,焦虑自己怎样做会更好地促进二宝的发展。“发扬优势,避免问题”是我一直以来在教育二宝时秉持的理念,“一定要让他爱读书,一定要让他多和小伙伴接触,一定不要让他像姐姐那样胆小……”所有这些“一定要……”其实是在给二宝设立成长的“标准”,无形中也为自己设置了教育准则。在比较中,我认为二宝整体发展比大宝慢,并将此归结为“家有两个孩子,自己很忙,疏于教育”,于是我便增加和二宝的交流。他说话时,我不断引导他“再多说几个字”,二宝没有多说,呆萌地看着我,仿佛在说:“为什么要说那么多?”我拉着他的手,试图绘声绘色地讲书吸引他来听,可他听了两句就把我手里的书抢走扔在一边。我拿着很多玩具,拉着他找小伙伴,告诉他:“和小伙伴一起玩玩具。”可他看看小伙伴,甩开我的手跑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