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村 科 技
总第231期
溧水区图书馆摘编 曹昌昌 联系电话 57206177 57212618 2015年11月
※茭白贮藏方法
清水浸贮
将挑选的不嫩不老、肉质洁白、坚实粗壮,去鞘带2~3片包叶的茭白,直接或装入蒲包里,放在清水池(缸)中浸泡,注意要使茭白全部浸没水中,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该法可保持茭白新鲜无损耗,外观肉质均佳。
明矾水藏
将削去外壳的经挑选的、质量好的茭白,浸在明矾水中(每50kg水加0.5~0.6kg明矾搅拌溶解),用经消毒过的井字形竹片盖上,上面压石头,使茭白压在水面以下10~375px处。管理上要及时清除水面上的泡沫,若泡沫过多,水质变黄,应及时更换明矾水,以防茭白腐烂。还可直接用明矾粉涂抹在茭白基部,再装箱堆码。若能控制贮藏温度在1℃左右,可保鲜2~3个月。
冷库
将经挑选,带2~3片包叶的茭白,装箱(筐)放进冷库堆码,或将其捆成5.0~7.5kg的捆,放入网袋,摆放在冷库贮架上,保持库温0~1℃,相对湿度95%~98%,可安全贮藏2个月左右时间。
塑料薄膜袋
将经挑选去壳的茭白肉,装入0.04mm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扎袋密封或装入0.06mm厚的打孔聚氯乙烯塑料薄膜袋,每袋装5kg左右,入冷库上架摆放,保持库温0~2℃,相对湿度95%~98%,可贮藏保鲜2个月以上时间。茭白外观、品质均佳,干耗、霉烂损失不大。
盐封
这是一种民间贮藏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在盛器(缸、桶、池等)底部铺上一层食盐,约125px厚,然后将经过挑选的、削去鞘的、带两三张壳的茭白,按次序平铺在盛器内,堆至距盛器口5~250px,用盐密封好。这种贮藏方法在空气干燥、气候较冷的地区比较适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封盐容易溶化,茭白也易发黄、变质腐烂,因此贮藏时要特别注意湿度的控制。
窖藏
选不老不嫩的晚熟茭白,带二三张壳,鞘削短,摊放在窖内菜架上,保持窖温 0~8℃,可贮2个多月。
※ 茭白人工栽植
时间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种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迟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毕。
单季茭白一般春季栽培,在秋季短日照孕茭,农历8月采收。
种株
茭白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茭白的结茭率、产量和品质。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常引起种性退化,导致雄茭、灰茭的出现,所以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
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当年株形整齐,孕茭早,结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无雄茭、灰茭,无壳里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种。
每年双季茭种苗应严格精选3次;第1次选在当年种植的茭白夏茭采收时进行,根据选种标准选择优良单株做种并做好标记;第2次在春茭采收时对第1次选择的种株进行复选,除去不符合标准的茭株;第3次结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时挖去雄株、杂株、灰株及壳里青、畸形茭等茭墩。一般栽植1亩大田需250个种墩左右。
栽前留250px,割去选留好的优良种墩的地上枯叶,挖出种墩,劈取健壮老茎苗,以一根带根的老茎为一苗。栽植密度宽行1m,窄行0.8m,株距0.6m,每亩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茎的白色部分入泥为宜(即原来的深度)。
茭田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茭白结茭的早迟与土层、水层深浅、水温控制等有关。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结茭,迎风的山背田比避风的低洼田早结茭,土层浅(最好20~675px)的比土层深的田早结茭。所以,南方地区种植茭白应力求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风、土层浅的水田种植。
水稻田栽种一般在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采收结束后及时翻耕,充分晒田,筑好田埂,确保田间能灌水15~500px。整田时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100担或鸡粪1000kg、磷肥50kg作基肥,并耙平,灌水2~75px,达到田平、泥烂、肥足。
灌水
茭白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水位要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
追肥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苗早发,早孕茭。结合水层管理,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孕茭,提高产量和品质。茭白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须适时追肥。
耘田除草
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间用铁耙或人工用手翻动土壤,达到中耕、松土、
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温、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进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开始返青时进行,以后隔15天进行一次。
清除雄茭、灰茭
雄茭和灰茭不能结茭,应随时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蘖多的正常茭墩上的苗补上。
剥枯叶、拉黄叶
剥枯叶、拉黄叶清除枯老的叶片、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在春茭采收后期开始,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把枯老的叶片剥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伤,把拉下的黄叶踩入田间作为肥料。
疏苗补苗
南方地区种植的双季茭白每墩茎蘖达15根以上时,应进行疏苗,拨除过密的小分蘖,每墩留有效分蘖15~20根左右,疏苗后茭墩中间压一块泥,使植株分布均匀,通风透光。